何謂堡圖?
仁和宮
A-全台最多的沙崙群
芳苑鄉早期沙丘林立,古稱「沙崙五千餘甲」,日治時期更將鄉名改稱為「沙山」;而沙崙又是怎麼來的呢?由於舊濁水溪從東北側經過,沙床年久氾濫,加上海風吹襲所形成的。而由於海岸地形的關係,迎風面處容易堆積成沙丘;故河川輸沙、風吹沙、積沙成塔,即是沙崙形成的三部曲。然物換星移,迄今大小沙丘僅剩10餘座,看著寫有「沙山鄉」的日治時期土地臺帳、土地登記簿與地籍圖,我們應俯思如何好好保存這些碩果。
B-二林中科用地,農工共生
103年5月間政府與當初爆發徵地糾紛的相思寮居民達成和解,想留下的居民可以退還徵收補償費,繼續在相思寮生活;而紛擾多時的相思寮住戶集中保留區,105年底完成了最後1戶讓售作業;「相思寮聚落原地保留」及「耕地易地保留」專案,一直是二林園區居民抗爭最厲害的爭議點。回顧過去,政府以徵收手段取得中科用地的方式,一直與抗爭居民無法形成共識,最後由當時行政院長吳敦義親自會見相思寮鄉親代表時,允諾以專案讓售相思寮聚落周邊國有土地予住戶,參與讓售計畫計10戶、面積約2.68公頃,過程中歷經撤銷徵收、開發計畫變更、既有道路廢道及新設道路用地變更、整地及農水路系統建設、讓售契約書簽訂、核發產權移轉證明等程序,期間雖然繁複與艱辛,但最終獲得當地民眾認同與支持,達成整體用地取得;只可惜建設與設廠進度落後相當多,喪失先機。
C-傾倒中的蔗農事件紀念碑
二林蔗農事件是臺灣史上第一次農民運動,日治時期大正14年(1925年),二林地區蔗農因當時台灣總督府的「甘蔗採收區域制度」及「糖業獎勵規則」,而被林本源株式會社溪州糖廠嚴重的偷斤減兩、剝削壓詐欺騙,生活苦不堪言,致而與糖廠幹部及警察發生流血衝突。
民國94年彰化縣長翁金珠、該事件相關人子嗣以及地方士紳共同在二林廣興里「火燒厝」事件發生原址共同舉鏟定樁,並由二林蔗農文化協會豎立臨時紀念碑。然由於立碑地點(新興段223地號)屬於台糖土地,縣政府希望和台糖公司協議以租或其他方式,合作成立紀念園區,週遭的糖廠鐵路也可以保存下來;10餘年過去了,我們看到二林蔗農事件史料紀念館在二林國小校園內成立,期望傾倒在荒煙蔓草中的臨時紀念碑,能早日莊嚴的豎立在事件原址供後人緬懷。
D-仁和宮媽祖,見證蔗農的苦難
二林鎮唯一列入古蹟的廟宇仁和宮,坐落在鬧區裡,現存廟貌雖不宏偉,卻與二林的歷史息息相關;在日治時期震驚台灣的二林蔗農抗暴事件,仁和宮是醞釀整個事件的場景之一。仁和宮主祀媽祖,祂和台灣很多廟宇同樣佛道兼容,後殿供奉觀音菩薩。兩百多年來仁和宮經過多次重修或改建,包括日治時期大正14年 (1925年)也改建一次,令人玩味的是當年6月完工,就成為二林地區蔗農集會爭權益的場所,在仁和宮媽祖面前,蔗農們結合醫師、知識分子成立了「二林蔗農組合」社團,有組織地展開反抗日本殖民政府撐腰的糖廠剝削。
同年10月22日,糖廠在日本警察保護下,強行賤價收割甘蔗,爆發蔗農與警察、糖廠收割員等上百人的衝突,有9名日本警察被憤怒的蔗農奪下佩刀毆傷,蔗農組合領導人李應章醫師等幹部及蔗農近百人被捕,寫下了首宗台灣農民抗暴運動的血淚史。
D-期望二林武德殿風華再現
二林武德殿位於彰化縣警察局二林分駐所後方,昭和8年(1933年)日人選定此地,由地方士紳提供土地興建武德殿,作為日本警察柔道、劍道的訓練場地;由於是少見的和風式建築,具有時代意義,93年被縣府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。武德殿腹地約546坪,目前由二林分駐所、二林鎮公所與六位地主共有,由於產權問題,導致建物無法有效利用,年久失修、牆面頹圮,完全不見昔日風采。
由於基地為機關用地,中央並不補助購地經費,彰化縣政府主張「合併分割」,意即將540坪土地依持有比例重分配,一來可完整保留武德殿,並讓老舊的二林分駐所可原地重建,再連結周邊成立警察公園,並可帶動地方觀光發展,而地主也可享有政府承租的權力。但多位地主則希望政府能採用收購(協議價購或徵收)方式辦理。在地鄉親看著日漸頹圮的武德殿,不捨之外期許政府能加速腳步與地主取得共識,讓武德殿早日恢復昔日風采。
E-連結原鄉情感的醒靈宮
日治時期日本人設立源成農場,亟需大量勞動力投入蔗糖產業,打聽得知客家人勤勞肯拚,桃竹苗地區客家人因而來到彰化二林、竹塘、埤頭一帶開墾,他們居住與工作的地方位在現今二林鎮丈八斗、石屚磘、後厝、犁頭厝,竹塘鄉的面前厝、五庄仔,以及埤頭鄉的大湖厝等七個庄,因而被稱為「源成七界」。由於客家人十分團結,且對原鄉情感濃厚,在異鄉生活穩定後,即回到苗栗獅潭醒靈宮將主祀神祇關聖帝君分靈來竹塘鄉的面前厝,醒靈宮建於民國3年,是彰化客家族群的信仰中心。
翻開地政事務所轄內地籍資料,同樣也有丈八斗、石屚磘、後厝、犁頭厝、面前厝、五庄仔、大湖厝等七個地段記載,原來日治時期戶籍與地籍是合一的,在日治時期戶籍資料中所登載「住所番地」,此為戶籍管理上便利,將戶籍配合地番號,稱為「番地」,相當於現今之門牌地址,另在未登錄之土地上設有戶籍者,則設「番戶」管理之。因此日治時期「住所番地」與「土地番號」之間彼此息息相關。
F-觀世音菩薩自己選地蓋的廟~慈航宮
慈航宮建宮起因民國70年4月20日發生罕見離奇車禍,住板橋江翠北海寺丁姓宮主前往雲林口湖海邊請神開光,回北途中搭載新刻觀世音菩薩神像的貨車途經該竹塘鄉台19線省道時,貨車翻覆於農田中,神像拋出二丈多遠,然車內乘客六人及神像俱無損傷,一旁的民眾異口稱奇。該鄉信士認為「觀世音菩薩」有意選擇該地點為顯赫神靈、濟世眾人之聖地,臨時用紅綾書寫「觀音佛祖」四個大字懸掛於端坐地點,並備香爐供各信士參香祈拜,慈航宮於民國七十九年建廟完成。
仔細端詳慈航宮附近地籍圖,該處位於省道台19線的轉折點,北返車輛由西向東行駛至此,需急速左彎轉北,若速度過快或其他因素則有可能偏離路線,當時是否此因素造成不得而知,然慈航宮相當靈驗並成為眾多信徒的信仰中心無庸置疑,今日更是彰化西南角頗負盛名的宗教聖地,與各宮廟進香朝拜的熱門景點。
G-河川浮覆地讓九龍大榕公得以「獨木成林」 I-豐富多元的泥質潮間帶濕地 L-安家新邨真能安家嗎? 此次舉辦展覽活動過程當中,拜訪多位文史工作者與退休前輩,並整理出許多地政相關史蹟、古文物依其屬性予以分項歸類,同時也展示檔案應用推廣及加值運用成果;透由此次展覽將能讓鄉親更生活化地瞭解史實沿革,除了拉進地政機關與民眾間的距離,亦能推廣檔案保存與應用,進而保障民眾相關權益。
對照日治時期的舊地籍圖,我們發現九龍大榕公生長的位置為西螺溪河川浮覆地,後經土地重劃後,目前地籍屬竹塘鄉田頭村濁水溪堤防內側,由於是公有土地,得以讓這棵榕樹無拘無束的四處延伸生長,變成一片大樹林、綠蔭遮天,覆蓋面積達1公頃多,據稱是全台最「寬」大的樹,樹高約22公尺,樹齡據推測約有400多年。
H-國光石化撤案,地層下陷減緩契機
「2008年國光石化在大城」,打算將這裡做抽砂填海開發,由於係屬嚴重地層下陷區;開發國光石化,除了將衝擊鄰近漁業、牡蠣及文蛤養殖、潮間帶生態,也會影響中華白海豚,同時還有用水問題(國光石化一天用水量超過整個彰化縣)。由於面臨多年來層出不窮的問題無法提出有效解決方案,以及環保運動帶來的衝擊,最後歷經5年24次環評不過,國光石化於2011年撤案。
以土地行政的觀點來看,大城鄉擁有良田阡陌,更從58年起陸續辦理大城、魚寮溪、廣興、建興重劃區等計有14個地段的優質農地,但因地層下陷關係,88年全鄉「特定農業區」土地全面改劃為「一般農業區」,甚是可惜;期望政府對於農業、工業、養殖漁業等使用地下水嚴加管制,讓大城回復到往日榮景。
濁水溪出海口提供大量泥質來源,使彰化海岸濕地,形成全台最大的泥質潮間帶;早在荷蘭人四百年前繪製的台灣古地圖中,就已經凸顯出彰化海岸特殊的潮間灘地特性。從自然生態角度而言,大城、芳苑海岸泥質灘地是台灣無可替代、最後一塊大型泥質灘地。在國家重要濕地的評選會議上,彰化海岸有六公里最寬的潮間帶、數量最多的保育類鳥類,以及豐富多樣的底棲生物,和唯一僅存用牛車採集牡蠣的特有產業文化。105年間二林地政事務所測量同仁手持GPS衛星定位儀,搭乘蚵車前往實地踏勘,在蚵車可抵達的潮間帶測得距堤防2.4公里,若加上中間隔著約1公里的海溝,以及海溝外測以目視估計達數公里的沙洲看來,6公里寬的潮間帶就在四周環繞。
日治時期秋津移民村的建立,土地來源主要係舊濁水溪的廣大浮覆地,堤防工程約束了漫溢的溪水,使浮覆地迅速化為農田。昭和7年到17年(1932~1942)中部共設立六個官營移民村,秋津村是中部地區最早設立的。其中「川合聚落」最小,只有10戶,所以附近居民又稱為「十戶仔」。移民村由於建設在河川浮覆地,所以呈帶狀不規則分布,各聚落間平均相隔約2公里,位於中心點的聚落就成為教育、宗教、衛生設施區,村中的「中平」即是。
當時日本政府採棋盤式規劃來設置移民村,每一塊土地皆是方方正正的1分4,四周或外邊為道路,房屋蓋在土地正中間以和室建築,社區規劃整齊有序,就如現今重劃一般;光復之後,政府將土地產權收為國有,大部分日式建築已拆除,目前仍完整保有當時棋盤式街道的只剩「中平」及「南原」二個聚落。
K-移居來此的曾文水庫淹沒區居民
遠在百公里外的曾文水庫,其淹沒區居民為何會遷居到芳苑鄉新寶村呢?原來當時政府為安定淹沒區居民生活,於民國58年5月6日發布「臺灣省曾文水庫淹沒區居民遷建辦法」,依據該辦法第27條規定,遷建戶繼續耕作配租地滿5年時,得比照本省放領公有耕地扶植自耕農實施辦法,連同房屋基地及曬場辦理放領。曾文水庫於民國62年由國民政府主導修建完工後,全鄉被淹沒土地共計636甲,而被淹沒地區原居住戶數718戶,由於附近公有土地容納量有限,其中來自嘉義大埔鄉居民共18戶遷居來此,據放領清冊記載,計放領建地0.5994 公頃、農地 21.2347公頃。
921大地震,重創台中、南投各原鄉部落,對於殘破不堪的家園,部分族人想著如何重新站起,就在災後2年(2001年),國海建設公司針對921災區的原住民,推出圓夢建案,打出每棟房屋總價298萬元,但只要還款268萬便宜了30萬元,並且完全不須自備款,百分之百全額貸款(由原民會擔保)。方案推出吸引大批很早就在都市打拼的原住民,只是第一年風光入住,沒過幾年,卻完全變了樣。漏水嚴重、牆壁龜裂,以及其他房屋問題都一一浮現,讓住在這裡的原住民苦不堪言,這還不打緊,最重要的是工作機會少,且生活型態差異大,緊接著沒有工作也就繳不出貸款,房子陸續被查封拍賣,現今248戶中原住民不到2成,也凸顯出政策決定與選址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