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昭彰
聯絡電話:
113
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張素玢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,再次於本(7)月上旬前往本所參閱日據時期測繪之地籍圖相關史料,藉由大正5年至7年期間測量之芳苑鄉草湖段與漢寶園段地籍圖內所載資料,續行前往實地辦理田野調查,探究日據時期文津村、三十戶、二十七戶、十戶、一工區至五工區…等移民村今昔演變情形。
1895年東亞秩序翻轉,日本因打敗大清帝國得到第一塊殖民地:臺灣,躋身為亞洲第一個帝國主義國家。之後挹注國家力量在臺灣開展移民事業,就其性質而言,並非單純為紓解人口壓力而推動的海外移民,而是以「同化」為最高指導原則,企圖化外地為內地、防備臺灣本島人產生民族自覺,並期許這批耗費鉅資打造的「同化部隊」,能成功適應熱帶氣候、熟習熱帶作物栽培技術,成為未來帝國繼續南進的得力先遣軍;張教授如上表示。但正因移民事業的發動者是殖民政權,當1945年此一權力中心崩潰後,殖民美夢終成未竟之志。日本官方初期介入移民措施以台灣東部為主,之後台灣總督府再於台灣西部的濁水溪、虎尾溪、高屏溪等河床大量設置移民村,而此次張素玢教授的研究是以濁水溪區域為主。
本所楊昌和主任表示,看到整個研究團隊在史實考證、實地踏勘、訪問耆老、探詢移民村老屋留存現況…等等工作方面的認真與付出相當欽佩,更高興地所同仁也能參與部分研究,田野調查當中發現所剩無幾且頻臨頹廢的老屋非常遺憾,但感到高興的是尚有不少耆老仍記憶猶新地述說著過往的史實;而此次紀錄影像除了採用照相、錄影之外,尚加入空拍機是難得的體驗。
本所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,本網站文件皆為ODF開放文件格式,建議您安裝
免費開源軟體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。